大学生志愿者“劳动课堂”走进老旧家属区

——地大社区创新实践“劳动教育+基层治理”模式纪实

发布人:地大社区发表时间:2025-04-16点击:

春意盎然的四月天,东区眷属楼内一派热火朝天。4月10日下午120余名身着红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手持扫帚、簸箕,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家属区展开"深度美颜"。这场以爱卫新篇章,健康心生活为主题的清洁行动,不仅让斑驳的楼道焕发新生,更探索出高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劳动教育走出教室老旧小区变身实践课堂

注意安全!男同学负责11-14号楼以及22-25号楼内的杂物清运,女同学负责清理楼道小广告和楼梯清扫地大社区副主任张慧对集合完毕的同学们进行任务分配。在他身,来自初光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迅速结成清洁小组,将课堂里习得的团队协作能力转化为治理实践。


多方协同破解治理顽疾

18号楼前,由后勤保障部房产管理科、物业服务中心以及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攻坚小队严阵以待,用一下午的时间将18栋存在多年的顽疾清理干净。“我们提前一周以每家每户张贴告示以及网格群内告知的形式,对各楼栋居民进行广而告之,意在劝导居民们自行对堵塞消防通道的杂物进行清理,无人认领的杂物将会全部被志愿者们清理干净!”社区网格员龙小芳说道。

据悉,18号眷属楼为学校周转房,因周转频率高,楼道内堆放的大多杂物早已无人认领,废旧家具、杂物将本就不宽敞的走道堵得“水泄不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夕阳西下,暖黄色的光影洒在整洁一新的楼道里,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双手证明,老旧小区不仅能“治病”,更能焕发“青春”!

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号召照进现实,这场发生在地大一隅的劳动实践,已然成为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的鲜活样本。解锁基层治理的密码,或许就藏在青年与时代双向奔赴的脚步声中。

(地大社区居委会 张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