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校《食堂“无水化”厨房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部署要求,试点工作专班(以下简称专班)紧扣目标任务,分阶段推进标准体系构建与标准宣贯实施两大核心工作。通过系统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统一视觉标识规范、强化全过程监督机制,同步完善配套管理制度,最终形成一套科学严谨、可复制推广的“无水化”厨房标准体系。
标准化体系文件正式发布实施
专班系统收集并整理92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结合我校实际需求,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完成81项内部标准的编制与修订,累计文字量达22.4万字。形成覆盖设备操作、卫生管理、服务流程等173项标准的完整体系。
经专班多轮研讨,领导小组严格审核,《食堂“无水化”厨房管理与服务标准体系》于2025年1月20日以红头文件形式正式发布,标志着我校后勤饮食管理迈入标准化新阶段。
标准化视觉标识系统全面落地
专班围绕“无水化”厨房管理需求,设计包含五全文化墙、安全警示栏、设备操作责任卡、色标管理分区标识、文件存放处、标准化提示牌等六大类视觉标识模板,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视觉体系。专班利用北区食堂作为试点,完成794个标识标牌的上墙安装,覆盖后厨操作区、储存区及公共区,实现“流程可视化、操作规范化、标识统一化”。以北区食堂为标准化建设的参考样板,逐步推广至我校各食堂,全面提升饮食服务品质。
常态化宣贯与改进
为确保“无水化”厨房标准体系有效落地,专班采取分层次、多轮次推进策略,累计开展专题宣贯培训700余人次。通过案例讲解、实操演练等形式,全面提升全员标准化意识,确保人人熟知标准内容、精准掌握操作规范,切实增强标准执行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同时,向饮食管理部门发放《标准化文件汇编》材料50余册,实现标准文本全覆盖,为体系实施提供坚实保障,确保各环节严格对标、规范运行。
强化标准执行与监督
《食堂“无水化”厨房管理与服务标准体系》红头文件正式发布后,我校迅速启动标准实施监督行动,构建“检查-反馈-整改-优化”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3月18日,领导小组亲自率队深入北区食堂、学三食堂开展首次专项检查,重点围绕无水化后厨操作落实成效、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以及设备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督导。通过现场记录问题、即时反馈整改意见、跟踪优化成效,确保标准体系从“纸面”到“地面”的高效转化,切实筑牢校园餐饮安全防线。
此次《食堂“无水化”厨房管理与服务标准体系》的发布,为我校后勤管理创新和餐饮服务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阶段,我校将持续深化标准体系应用,定期总结建设经验与方法,逐步推广至我校各餐饮服务单位;同时,针对标准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动态优化机制,确保体系科学性与实效性同步提升。通过系统化总结与改进,全面夯实标准化建设成果,为后续项目评审验收与长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文字:余燕菲
图片:胡淑颖